决定楚汉战争最后胜败,竟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?
在楚汉战争中,九江王英布的向背,是刘邦、项羽孰胜孰败的关键,就好比擂台上两个僵持的力士,谁也摔不倒谁,旁边一小个子,他的砝码加之于谁,谁就能将对方打倒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样,英布无疑就是两个力士边上的那位小个子。然而,谁能说动英布决定他最后的向背呢?有人,他就是谒者随何。
何谓谒者?《辞海》载:“谒者,官名。始置于春秋、战国,为国君掌管传达。秦、汉沿置……”可见,谒者是一个为国君传达命令、通报情况、表达意愿的官员,有点类似于现今的美国总统特使、联合国秘书长特使。
据《史记·黥布列传》载,汉王三年(前204),刘邦击楚,大败于彭城(今江苏徐州),损兵折将,落荒而逃,经历九九八十一难,最后终于成功逃脱,总算大难不死。当刘邦逃到虞县(今河南虞城县)时,惊魂未定的他却想起了九江王英布,他看看左右那些谋臣武将说:“像你们这些人啊,是不配与我共谋天下的。”想他用的是激将法。谒者随何说:“不知大王何意。”刘邦说:“谁能为我去一趟淮南,说动九江王英布背叛楚国,投靠于我,只要他把项羽牵制数月,我夺天下就可万无一失了。”于是,随何请行。
随何带了二十个随从,兴冲冲赶到淮南拜见英布,英布却只让太宰招待他于驿馆,一连三日拒绝接见。眼看事情要黄,随何到底是谒者,既有口才,又有主意,他游说太宰说:“我受汉王之命来拜见九江王,九江王却借故不见,必是以为楚强汉弱,心存犹豫。请太宰转达我的意思,倘我所言合意,大王便听,如果不合,大王可将我们二十人枭首市曹,以明大王背汉亲楚之心。”随后,英布接见了随何。
随何见到英布,开口就直奔主题道:“楚国凭什么值得大王那么亲近?”
英布未觉得突兀,回答说:“寡人对楚北向而臣,情理之中,当然亲近。”
英布当然会这样说,不过随何却不这么认为,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,一字一顿地分析英布对楚国的“为臣之道”到底是真心还是假相,他列举了两条:
一是项羽攻齐,项羽自己还身先士卒,英布作为臣子,更当倾巢而出,为楚军先锋,但实际上,英布却只派区区四千人去,这哪是“北向而臣”的样子?
二是刘邦攻彭城时,项羽尚在齐国,英布作为楚臣,当统兵渡淮,救援彭城,但实际上英布却坐拥万军之众,垂衣拱手,冷眼旁观,这哪是“北向而臣”的样子?
这两条“铁证”,足以证明英布事楚不说是假心假意,但至少是三心二意,不是全心全意。接着,他又凭其三寸不烂之舌,向英布分析当前的汉、楚两国的形势,详细证明了两点:
一、从当前战况来看,“楚兵不足恃”;
二、从人心向背来说,“楚不如汉”。
这两点揭示了英布因强惧楚、因弱背汉的认识误区。
最后,随何才将汉王派他出使的“谜底”揭开,希望英布背楚从汉,只要英布背楚,项羽必会发兵进攻,便可将项羽牵制住,如此,只需数月,汉王就能战胜楚王,汉王夺取天下则指日可待。同时,他还表达了刘邦的承诺,说事成后,“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(英布)”。
随何一番话,真是说得英布一愣一愣的。听完后,英布回答了三个字:“请奉命。”很干脆。
随后,英布叛楚归汉,使楚汉战争的形势陡然逆转,为刘邦夺取天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
随何劝说英布有理有据,分析透彻,环环相扣,步步紧逼,的确见智见勇,不愧是汉王身边的著名说客。然而,尽管随何智勇双全,但要说服一位拥有千军万马的将军王背信弃义投靠敌人,光靠一张灵动的嘴是不足以成功的,此将军王内心必有反叛的动机,必有深层次原因,这才是根本。那么,英布内心对待项羽到底有何想法和态度呢?
细细梳理英布的经历,会发现英布对项羽貌合神离确是有其原因的。当年,他虽与蒲将军一起投奔了项梁,但不久后他们都奉楚怀王熊心为君,项梁为武信君,英布为当阳君。项梁死后,怀王迁都彭城,英布一直都随侍在怀王左右保驾,当时的地位与项羽相差并不远。楚军北上救赵于巨鹿,宋义是上将,项羽是次将,英布为将军,地位虽有点上下,但都在宋义麾下,只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,并无君臣关系。项羽军前谋杀了宋义,取而代之,英布作为其麾下将领,对项羽此举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感的。综上所述,项羽与英布地位相当,经历相似,功劳也无太大差别,英布对项羽若要以臣事之,心理层面是有难以逾越的鸿沟的。
而事实也的确如此,正如随何所分析的,英布助楚攻齐不力,汉王破彭城时又冷眼旁观,这哪是以臣事君的态度?
一边有汉王使劲的拉拢,一边有随何卖力地劝说,加上英布对楚的貌合神离,于是,引诱英布背楚从汉的事最终尘埃落定。
不过,无论怎么说,此事的关键还是随何,是他那张巧舌如簧的嘴,完成了这样一个先前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最新更新
- 1 楚汉之争刘邦项羽一起“屠城”?楚汉争霸的胜败在漕运?
- 2 揭秘赤壁之战真相:原来是五万打七万
- 3 崇祯年间隐患:明朝末年大好战局被谁毁掉
- 4 决定楚汉战争最后胜败,竟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?
- 5 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对抗:血战鄱阳湖
- 6 十大神弓:项羽的霸王弓排第三,万石弓排第六
- 7 汉武帝四十年征战打出中国的雏形
- 8 穿鼻海战的战况如何?他们不仅仅是朝廷的牺牲品,还是它的同谋者!
- 9 什么是穿鼻海战?发生的背景是什么?
- 10 穿鼻海战的经过如何?造成了什么影响
- 11 清军入关时只有20万人.,为什么他们会同统一全国?
- 12 古代当兵就有特招?宋朝入伍新兵在脸部刺部队番号
- 13 奥斯威辛集中营:二战历史上的“死亡工厂”
- 14 京师保卫战:蒙古挟持明英宗,欲夺取北京城
- 15 庞统献计:刘备取成都为何不用庞统的上策
- 16 她是三国奇女子,关键时刻却让马超惨败逃亡
- 17 希特勒生命中的最后几天:二战中柏林如何陷落
- 18 自杀式冲撞:为何苏联飞行员如此仇视美国飞机
- 19 赤壁之战曹操兵败了,原因其实只有一个!
- 20 刘邦有一支美女特战队,个个都愿为他挡刀避箭
热门排行
- 1 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是怎么发生的?战争结局详解
- 2 炮弹命中率太低真的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吗
- 3 马略与苏拉内战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?详解马略与苏拉内战
- 4 揭开鸦片战争之谜,竟用女人内裤来对付敌人
- 5 为什么在鸦片战争后紧接着就爆发太平天国运动?
- 6 以步兵收拾努尔哈赤的,只有这秦良玉了
- 7 鸦片战争真相:鸦片战争中清军武器不比英军差!
- 8 刘裕是如何消灭南燕的?具体经过如何?
- 9 二战史上十大死得最冤的部队:死得惨不忍睹!
- 10 古代的“巨鹿之战”交战双方是谁,最后是谁胜了
- 11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曾经用了什么方式大败秦兵?
- 12 鸦片战争惨败的真正原因:林则徐瞒报军情
- 13 中国抗倭战争由来已久,戚家军令倭国“闻风丧胆”
- 14 揭秘:为什么说甲午战败埋下了戊戌变法失败根源
- 15 清朝官员分析鸦片战争:火炮命中率低
- 16 鸦片战争差点提前,洋女逛街引发中英刀兵相见
- 17 鸦片战争的失败:不怪琦善不怨英国,而要怪他
- 18 大清朝的世界之最,鸦片战争时的世界首富
- 19 揭秘巨鹿之战竟然是司马迁撒下的弥天大谎
- 20 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,所倚仗的北府兵到底是什么军队?
热门推荐
- 1 公元191年,袁绍与公孙瓒战于冀州,界桥之战爆发
- 2 清军入关之后的三条禁令是什么?剃发易服都实现了,最后一条没人当回事
- 3 南宋海上势力有多强:将海关设在越南和马六甲
- 4 伊阙之战,战国历史上战场杀人最多的战争
- 5 宋蒙的一场襄阳之战,竟是决定国祚命运的战争
- 6 鸦片战争中清军的荒唐战术:用马桶大粪御敌
- 7 崇祯年间隐患:明朝末年大好战局被谁毁掉
- 8 楚汉之争刘邦项羽一起“屠城”?楚汉争霸的胜败在漕运?
- 9 揭秘赤壁之战真相:原来是五万打七万
- 10 决定楚汉战争最后胜败,竟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?
- 11 哥舒翰的石堡城之战:一将功成万骨枯
- 12 五胡十六国“成汉”政权奠基人
- 13 刘裕大战慕容垂:究竟谁的“武功”更厉害些?
- 14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?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!
- 15 打仗的时候,各国是怎么处理逃兵的?
- 16 二战前夕日本内耗的原因是什么?日本制度性内耗成因详解
- 17 二战时德国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?
- 18 德国为什么要攻打苏联?,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
- 19 克里米亚战争:一场需要后勤的科技战争
- 20 穿鼻海战的战况如何?他们不仅仅是朝廷的牺牲品,还是它的同谋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