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中乃是三国必争之地,两次汉中之战的结果如何呢?
汉中之地,无疑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。东汉末年,张鲁割据汉中,成为一方诸侯,一度让益州牧刘璋都无可奈何,所以才邀请刘备协助自己,结果没想到引狼入室,反倒让刘备夺取了益州之地。等到刘备夺取益州之地,曹操立刻平定汉中,促使张鲁归降。在此基础上,曹操占据的汉中之地,自然引起了刘备的觊觎。
为此,刘备和曹操两大势力,围绕着汉中之地,展开了一场持续数年之久的大战,这也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次汉中之战,可谓众所周知。但是,第二次汉中之战,则被很多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所忽略。在三国中期,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0多万大军猛攻汉中。虽然这场战役较少被人提及,但是,其影响和意义却是不可小觑的。
第一次汉中之战
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,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。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发起,至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五月结束,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。从时间上来看,汉中之战的持续时间,明显超过了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,也即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、夷陵之战。因此,在一定程度上,第一次汉中之战,完全可以和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相提并论。
在第一次汉中之战中,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、曹操。一方面,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、马超、赵云、黄忠、法正、黄权等,也即蜀汉五虎上将中,除了镇守荆州的关羽,其他四员大将悉数登场。另一方面,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、曹休、曹真、曹洪、张郃、徐晃、郭淮等。在曹魏五子良将中,张郃、徐晃也参加了汉中之战。基于此,第一次汉中之战时,蜀汉和曹魏都是名将云集,这也是其被人们所熟知的重要原因。
最终的结果则是此战刘备占据汉中,领土得到扩张,进而称王。当然,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曹操被刘备击败,但是,曹操撤退之前,将大量汉中之地的人口迁移出去,这让刘备得到的汉中,更偏向于一座空城了。换而言之,虽然从结果上,是曹魏被击败,但是,蜀汉的实际收货,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。
第二次汉中之战(兴势之战)
相对于第一次汉中之战,第二次汉中之战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名将云集,所以经常被人们忽略。第二次汉中之战也被称之为兴势之战,是指三国时期魏正始五年(244年),蜀汉军于兴势(今陕西洋县北)击退魏军进攻的一场战役。从结果上来看,第二次汉中之战,还是蜀汉击败了曹魏。并且,在一定程度上,第二次汉中之战还对曹魏的朝廷格局起到了重要影响,乃至于为司马懿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埋下了伏笔。
景初三年(239年),魏明帝曹叡去世,以司马懿和曹爽为托孤大臣。曹爽虽然是曹真之子,却没有什么拿得出的战绩。于是,为了树立威望,曹魏大将军曹爽于公元244年发动了针对蜀汉汉中之地的战役。此战,曹爽、夏侯玄统领了10多万大军,自骆谷口(今陕西周至西南)攻汉中。彼时,不管是诸葛亮还是魏延,都去世了10年之久,而镇守汉中的将领,正是得到刘备、诸葛亮培养和提拔的王平。虽然王平手中的兵马不到3万人,但是,王平否定了部将固守待援的建议,乃遣护军刘敏等领兵据兴势拒敌,并多张旗帜,绵延百余里,自己率军在后,兼防魏军分兵从黄金谷(兴势东)来攻。
作为蜀汉第三任汉中都督,王平在汉中之地的防御策略上,很好承了第一任汉中都督魏延的主张,也即拒敌于门外。结果,凭借着地形优势,王平成功将曹爽的10万大军挡在汉中的兴势(今陕西洋县北)一带。与此同时,费祎则率领援军绕道占据三岭,切断了曹爽的归路。曹爽被王平和费祎前后夹击,死伤惨重,逃回关中。此战是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。
最后,因为第二次汉中之战的失利,曹爽、夏侯玄在曹魏将士中颇有怨言,也即威望跌入到了谷底。与此相对应的是,司马懿虽然没有在和诸葛亮的对战中占到什么便宜,可是,司马懿也没有让诸葛亮获得多大的战果。经过这一对比,曹魏西线的将士,显然更加支持司马懿,而不是曹爽、夏侯玄等人。
所以,在笔者看来,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,曹爽、夏侯玄根本不敢号召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,最终乖乖束手就擒,放弃了抵抗。一定程度上,如果没有第二次汉中之战的惨败,司马懿显然不敢轻易发动高平陵之变。从这一点来看,第二次汉中之战不仅奠定了王平在蜀汉武将中的地位,更为曹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,这对于曹魏乃至于整个三国的历史走向,都有重要的影响。
最新更新
- 1 三峰山之战经过:中国最后的重甲骑兵谢幕战
- 2 揭秘韩信以弱胜强的战例:,三次用水击退强大敌人
- 3 曹军谋士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集体发挥失常?
- 4 明朝统一战争如何打的?朱元璋能力有多强
- 5 历史上最“幽默”的战书:晋文公退避三舍败楚国
- 6 徐达北伐——由南向北地统一全国
- 7 徐达北伐是怎么回事?北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?
- 8 徐达北伐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?徐达北伐的详解过程
- 9 大宋王朝是古代最重视武备的朝代:宋朝武器装备
- 10 震惊!一匹白马竟拯救了一个东吴!
- 11 楚汉战争中韩信三次用水破敌
- 12 刻赤海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?最后结果如何
- 13 赛约河之战的起因是什么?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
- 14 揭秘五虎上将的最后一战,箕谷之战结局如何?
- 15 安史之乱中的安阳大溃败:史思明大败60万唐军
- 16 赤壁之战的攻略,赤壁之战结果如何谁战败了
- 17 方腊起义是如何爆发的?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?
- 18 加利波利战役的起因是什么?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
- 19 库尔斯克会战简介,库尔斯克会战结果是怎样的
- 20 成吉思汗西征:横扫欧亚三西征
热门排行
- 1 北魏王拓跋珪是如何消灭匈奴刘卫辰部的?
- 2 北魏攻柔然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?北魏是如何获胜的?
- 3 吕光攻龟兹之战具体经过是怎样的?吕光是如何获胜的?
- 4 平壤之战,明朝打的日本几乎全军覆没,其中最厉害的是什么?
- 5 官渡之战袁绍一败涂地,曹操为什么能在赤壁之战后化险为夷
- 6 晋攻前秦之战是怎么回事?恒温为什么失败?
- 7 官渡之战结束后,袁绍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
- 8 探索刘裕灭后秦之战的具体经过,刘裕是如何取胜的?
- 9 蒙金战争的结果如何?带来了哪些影响?
- 10 上党号称天下之脊,武安君白起如何在这里赵国大军?
- 11 成吉思汗十三翼的组成:十三翼战役名称的由来
- 12 汉朝历史事件,揭秘交阯反叛的起因和最终结果
- 13 刘裕灭后秦之战是如何爆发的?其诱因是什么?
- 14 东晋与前秦在淝水之战前做了哪些准备?具体经过是怎样的?
- 15 北魏攻夏统万城之战中,拓跋焘是如何取胜的?
- 16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,此战到底在什么地方打的
- 17 探索刘裕灭南燕之战的具体经过,刘裕采取了哪些行动?
- 18 刘裕灭后秦之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?后世是如何看待的?
- 19 庚戌之变:俺答汗因对明朝“贡市”不遂而发动的战争
- 20 赵括被围困时,为何赵国的廉颇,李牧等人没有伸出援手?
热门推荐
- 1 巨鹿之战是秦末空前绝后的大转折,对项羽带来了哪些影响?
- 2 北魏攻后燕之战:使北魏成为北方最强大国
- 3 赤壁之战中的东风从何而来?三国演义与正史中分别是如何记载的?
- 4 巨鹿之战是怎么取胜的?巨鹿之战胜利的三大计!
- 5 为什么说平壤之战是万历名将李如松的巅峰之战?
- 6 李广征匈奴为什么全军覆没?卫青、霍去病却大获全胜?
- 7 淝水之战前秦拥有二十万军队,前秦是怎么败给东晋的
- 8 军史解析:巨鹿之战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?
- 9 刘裕的北伐为何能取得成功?具体有哪些原因?
- 10 吕布兖州之战的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?
- 11 巨鹿之战的最终结果是什么?后世如何评价此战?
- 12 长平之战后赵国40多万大军被灭,秦国为何不趁机灭掉赵国
- 13 前秦灭前燕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?为淝水之战的爆发埋下伏笔
- 14 阿克提姆海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?最后结果如何
- 15 吕光攻西秦之战是如何爆发的?吕光是如何获胜的?
- 16 赵国为何会在长平之战中几近灭国?只因秦国使用了反间计
- 17 淝水之战的胜利者是哪一方?为何说它是决定性战役?
- 18 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胜利,又是如何给予秦朝最沉重一击?
- 19 鸦片战争中国被入侵之后又发生了哪些战争?签订了哪些条约?
- 20 如果赵国不贪图韩国的上党郡,还会发生长平之战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