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戛尔尼使团为何会受到乾隆热情的招待呢?
现代中国人的崇洋媚外之风已经越来越严重了,凡事只要是外国的就都是好的,只要是跟外国人有关系的就都是高端有面子的,这种风气并不是一两代人造成的,原因也是非常复杂,但是自清朝以来近代中国的软弱落后,无疑是最大的最主要的原因。
马戛尔尼使团成员在热河朝见觐乾隆帝资料图
“中国是天朝上国,天下中心。”这样的观念,自打《禹贡》问世以来,被多少代的统治者坚守着。即使外夷打将进来占了半壁江山,像女真人那样,不仅逼着汉人的朝廷纳贡,而且还要称女真的君主为叔父,这样的观念,也依旧在。
继承了明朝江山的满人,也继承了明朝的朝贡体系和天下观念,凭借武力和手腕,把朝贡体系扩大了。西北边的游牧人,也渐次被纳入其中。虽然说,原来给明朝纳贡的朝鲜和越南,骨子里对原来的狄夷满人并不买账,但该纳贡却依旧纳贡。因为纳贡,在经济上,是个有大便宜的事儿。
历朝历代的中国皇帝,也包括那些在中土称帝的胡人,对欺负到头上的外人都很头疼。但只要这样的欺负不严重了,就都又热衷于怀柔远夷。隋炀帝下令外来的胡人吃饭可以不付钱的事情,有点过分,但对外来胡人的优惠,一直都存在。中国的皇帝可以对自己的百姓狠,但对外来的胡人,却是能怀柔就怀柔。
所谓的天朝上国,天下中心,理论上其实是个文化意义上的“太阳”。周边的各族人民,包括远恶边鄙地带的远夷,都应该向慕王化,主动接受“太阳”的普照。因此,那些来进贡的藩属随便带来点什么东西,都会换回去一堆金银财宝。而且,天朝对于来进贡的藩属,一般不过问其国内的事务,只要你能接受我的册封。如果你像朝鲜那样,恭敬地接受册封当然好;如果像日本那样,将册封的金印一丢,也随便,没有人会因此而兴师问罪。
至于这个地球上存在的那些众多的邦国,根本不理会天朝上国的存在,顶多跟我们直接或间接地做过生意。那么天朝对这些国家也基本视而不见,连它们叫什么名字,在哪个地方,都可以无视。明朝末年,耶稣会的利玛窦来华,带来了由地球仪展开的万国舆图,但中国人见了,也无非就是对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国家感到了一点惊讶,并没有接着联想:为何这些国家都不来上供,接受王化。中国人,从来都有对自己视力之外的事情存而不论的本事,他们不来,就假装他们不存在。
在英国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来华之前,欧洲的“夷人”其实也来过。除了来传教、找工作的,葡萄牙和荷兰人的使节也来过。只是这些使节的面目不清,弄不清他们是东印度公司派来的,还是国王派来的。他们来华胸无大志,只是想占点小便宜,所以在礼仪上一点都不纠结。跟暹罗、越南一样,来了进礼部,送的贡品也稀松平常。见皇帝,让三跪九叩,就三跪九叩。所以,尽管是远夷来朝,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。
但是,1793年来的英国人不一样。首先,他们是带着一个舰队来的,其中狮子号是艘带有64门大炮的巨舰。其次,这是一个庞大的使团,为首的马戛尔尼勋爵,是曾经做过驻俄大使的高级别职业外交官。使团不仅有各色专家,还有随行画师。其三,他们带来了大量的礼品,有中国人见过和没见过的各种天文仪器——地球仪和一架天文望远镜;还有中国没有的四轮马车,最先进的枪和炮(其中铜质的速射炮,可以每分钟发射20~30发炮弹);有中国人肯定见过的地毯、挂毯,各种产自欧洲的工艺品;当然,还有英国最自豪的巨大战舰的模型。
如果英国人真的是来进贡的,那么此番向慕王化的诚意可是够大的。所以,马戛尔尼使团的到来,给中国朝野带来的是一片欢喜。当时的乾隆爷已经83岁了,在位58年,自我感觉极好。当然,臣子们也跟着他感觉好。有什么能比一个遥远没有听说过的国家前来进贡,更能说明王朝的强大,皇帝爷的威名远播呢?
可惜,英国人不是向慕王化来的,备了厚礼,仅仅是为了要建立外交商务关系。确切地说,就是中英两国互派使节,各自驻在对方的首都,双方全面通商。而不是像当时那样,仅仅广州一口通商。为了全面通商的方便,英国方面还要求比照澳门,在舟山租用或者买一个基地,用来囤放商品。当然,按情势论,如果中国方面不答应这个要求,只要全面通商,英国人的这个要求也是可以放弃的。
其实,如果马戛尔尼来的时候,中国人没有那么一厢情愿,在没有搞清状况的情况下,就把英人来朝的消息炒大。清朝政府其实可以比照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,建立一种平等的、不互派驻对方使节的商务外交关系。俄国沙皇的使节来华,对中国皇帝三跪九叩,中国朝廷的使节到了俄罗斯,也对沙皇三跪九叩。只是,后边这半截的事儿,需严格保密,不让朝中其他人,特别是其他国家的人知道就可以了。可是,英国人来了这事太大,太有面子,为了抢这个天大的功劳,和珅亲自操办,派自己的亲信接待英国人。等到和珅明白人家不是来朝贡的,而是要建立平等外交商务关系,英国人来进贡这事早已满朝皆知,再想偷偷地办,已经不可能了。
所以,在马戛尔尼来承德避暑山庄见乾隆的路上,尽管他一个劲儿地告知对方,自己的君主是西方的盟主,自己此番来华就是要跟东方的盟主——中国,建立平等的关系。但中国接待的官员,却想尽办法劝马戛尔尼按照中国的礼仪来见皇帝。最好,还要穿上中国的朝服。为此,他们费尽心思说服马戛尔尼,宽大的中国服装如何舒服。为了能说服马戛尔尼,他们甚至请出了在华的西方人。最后,和珅自己和乾隆的宠臣福长安都亲自出面了。为了吓唬马戛尔尼,他们中间有人甚至胡编说乾隆是蒙古人忽必烈的后代。
此时的和珅们对马戛尔尼的使命,已经不在乎了,他们知道建立平等外交商务关系这事,皇帝肯定不会答应。他们在乎的,是马戛尔尼见乾隆的礼仪。只要把马戛尔尼哄好了,让他答应见皇帝的时候三跪九叩,让皇帝在众多藩属国的使节面前有面子,他们就算大功告成。所以,无论马戛尔尼怎样努力,都没有人来跟他谈他的使命,一群像苍蝇似的围着他转的中国人,说来说去,就是让他按照中国礼仪见乾隆。
最后,被逼的没办法了,马戛尔尼做了一点妥协。他答应说,我带来了英国国王的画像,如果你们中间一位大臣在我的庐帐里,对着我的国王三跪九叩,那我就可以对着你们的皇帝也行中国的大礼。然而,这个皮球踢过来,竟然没有人敢接——谁也不敢对着蛮夷的国王行见君主的大礼。这事,对中国的大臣们,也是一个天大的难题。如果谁这么干了,以后别说回家不好见祖宗,就是哪天被御史知道了,一个弹劾出来,人就别做了。
最后,马戛尔尼还是见了乾隆,以打折的英国礼仪,单膝跪倒,但不吻手——这个中国人受不了。
结果不像传说的那样,马戛尔尼的礼仪问题没有解决,中国方面就表现得非常冷淡。其实,乾隆见了马戛尔尼好几次,有一次,甚至要拉马戛尔尼去拜佛塔。只是因为信仰问题,马戛尔尼才没去。每次见到在众多匍匐在地的群臣中单膝跪着的马戛尔尼,乾隆都要特意传旨慰问一下。临别的时候,乾隆还特意拿出了据说是准备传给后代的宝石,送给英国国王作为礼物。尽管马戛尔尼一个劲儿地贬低中国方面的还礼,但依照惯例,这些礼物应该不会比英国人送来的分量轻——虽然双方对于贵重的认识,并不一致。
那封被后人反复引证的给英王的“敕书”,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傲慢。虽然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,但主要是强调祖宗之法不能改,而不是他乾隆不想答应英国人。为了说服英国人,敕书反复陈述西方人常驻中国的种种不便,使节以及驻在中国的非必要性,遣词用句已经到了苦口婆心的地步。甚至马戛尔尼们到了广州之际,乾隆还派人送来一份诏令,传达他不得不否定马戛尔尼要求的无奈。
马戛尔尼在中国期间,他每日的开销,按英国遵循的国际惯例,是该由他们自己开支的,但乾隆却规定,所有的开支都由中国方面负责——每天的拨款,达到1500两白银。尽管马戛尔尼怀疑他们根本吃不了这么些银子买的东西,拨款都被人贪污了,但乾隆的这份好意,却是真实的。
可是,对傲慢的英国人这么友好的清政府,对自己的臣民却一点也不好。回去的时候,马戛尔尼是一路从大运河乘船,然后改走驿道去广州的。一路上,不管水深水浅,纤夫都必须拉着船走,拉不动,就皮鞭、军棍伺候。纤夫如果逃走了,就连夜在河边的村庄里拉人充役。这些充役的农民,能吃到一点英国人的残羹剩饭,就感恩不尽。
最新更新
- 1 什么是先马走?在古代急行军的速度到底有多快?
- 2 古代如果成为一名皇子,怎么做才能继承皇位
- 3 刘备后宫:谁是昭烈皇帝刘备的贤内助?
- 4 秦桧,和珅,刘瑾三人中谁最贪?和珅的财产900亿
- 5 古代正妻为什么要给丈夫纳妾,古人是嫌生活太安逸吗
- 6 武定府衙的新春庙会,李之芳家旁曾有个的“仁义胡同”
- 7 顺治与董鄂妃是怎么相识的?顺治为何最爱董鄂妃
- 8 靖康之耻北宋国君被贬为庶民后产生了什么影响
- 9 三国演义坑了谁,三大名人形象严重被毁
- 10 古代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,你以为他们只是一个文文弱弱的人吗
- 11 古代书生是否只会纸上谈兵,看看下面这几位就知道了
- 12 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,女性的下场到底有多惨呢
- 13 在古代被抄家之后,家里的女性家眷的下场是什么样的
- 14 古代农民除了种地之外,他们还做什么副业赚钱呢
- 15 汉武帝为什么会下令杀死钩弋夫人,主要的原因是什么
- 16 他是雍正最小的孩子,乾隆将他过继给果亲王
- 17 乾隆娶了保镖的女儿,诚嫔最后落水而亡
- 18 他是乾隆的儿子,后来被送给大臣,一生与皇位无缘
- 19 都说乾隆嗜风流成性,历史上真的和电视剧的那样吗
- 20 揭秘:雍正为什么舍弃长子立乾隆?
热门排行
- 1 除了一代女皇武则天外,离皇位最近的女性是谁?
- 2 骆宾王七岁写出成名作,长大后的他怎么样了?
- 3 内蒙古发现一古城遗址,城体突出19米宽马面
- 4 梁武帝为什么被称为“和尚皇帝”?
- 5 白羊王朝:土克曼族游牧部落在波斯建立的封建王朝
- 6 凤雏与卧龙齐名,为什么诸葛亮得到了更多的重视?
- 7 古代的一百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?一百两银子能随身携带吗?
- 8 嘉靖帝将父亲升祔太庙,真的只是为了尽孝吗?
- 9 拓跋珪为什么会死在自己的儿子手中?拓跋绍为何大义灭亲?
- 10 郭子仪是如何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的?他又是如何保全家人的?
- 11 秦琼是隋末唐初赫赫有名的将领,为何李渊没有赐他“免死金牌”?
- 12 汉献帝有下旨杀过曹操吗?他的诛杀曹操的衣带诏是真是假
- 13 汉末三国的入仕的途径是什么样的?都有哪些世家大族
- 14 在危难之际,弦高是如何用诡计拯救郑国的?
- 15 历史上除了胡惟庸案,还有哪些重大的冤案呢?
- 16 隋唐时期,关陇集团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影响?
- 17 晚唐时期宦官把持是怎么继承皇位的?真相是什么
- 18 《水浒传》中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简介
- 19 三国时期东吴为什么死咬着合肥不放?真相是什么
- 20 秦国历史上的夏太后是个怎样的存在?
热门推荐
- 1 清朝灭亡后还有一百多万的清兵,他们最后去了哪里
- 2 梁王刘武与汉景帝刘启两兄弟的离合悲欢
- 3 袁天罡究竟有多牛?成功预言唐朝江山,武则天也心服口服。
- 4 为什么东晋没能收复北方?解谜东晋失败的深层理由
- 5 秦穆公是如何用美人计兼并那么多国家的?他采取了哪些行动?
- 6 明朝官员从三品降到正四品,古人为什么如此开心
- 7 终其一生都在笼络人心的李世民,为何对单雄信如此冷酷无情?
- 8 古代沙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,为何帝王们都远远避开那里
- 9 柴荣本是郭威的养子,他是如何成为皇帝的?
- 10 雍正上位后连八阿哥和九阿哥都清算了,十阿哥为何能躲过一劫
- 11 王恢建议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对付匈奴
- 12 可以与郭嘉相媲美的谋士刘晔,他为曹魏做了什么?
-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,宗教为何如此繁荣
- 14 解密:古代的科举制度到底是怎么个选拔制度?
- 15 浊泽之战爆发于何时?韩魏两国为何会选择撤兵?
- 16 浅水原之战简介:唐太宗指挥下的开唐第一仗
- 17 唐朝的科举为什么那么难?与当时的选拔制度有什么关系?
- 18 关羽是什么时候受封汉寿亭侯的?是谁封的?
- 19 作秀还是苦肉计?刘备南撤为何带着十万民众
- 20 明朝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,为什么有人会说专制,百姓愚昧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