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韩信以弱胜强的战例:,三次用水击退强大敌人
楚汉战争中,韩信曾三次以弱击强的战争,都以借助江河流水,而这三次对河水的利用又各不相同。韩信三次用水破敌是如何操作的,又有哪些不同?韩信创造的几个出色的以弱胜强的战例,都包含着强弱转化,以奇制胜的一些辩证方法。... 楚汉战争中,韩信曾三次以弱击强的战争,都以借助江河流水,而这三次对河水的利用又各不相同。韩信三次用水破敌是如何操作的,又有哪些不同?韩信创造的几个出色的以弱胜强的战例,都包含着强弱转化,以奇制胜的一些辩证方法。
木罂渡河——避实击虚
刘邦在彭城兵败之后,魏王豹和其他诸侯纷纷叛变。韩信领兵去攻打魏王豹,魏军重兵集结于——蒲板(今山西永济北)封锁黄河口临晋关,阻止汉兵渡河。虽然双方的兵力不详,只知均为重兵,但在战略上,魏王豹有强大的项羽为后盾,有恃无恐,韩信显然处于劣势。面对有河险可守,有后援可待的敌重兵集团,韩信采取了声东击西,避实击虚的战法。他增加佯动部队,集中大量船只假装要由临晋关渡河。暗中却调兵遣将,突然袭击魏后方,迫使魏王豹仓惶应战,兵败被擒。
韩信所以能够做到避实击虚,首先是因为他研究敌情,掌握了魏王豹的有恃无恐,以为只要守住渡口,汉军就无奈我何的心理。韩信针对这一心理,用佯动部队和船只紧紧吸引魏王豹的注意力,使他不再旁顾。其次,是因为韩信注意调查战场地形,找到了魏军认为不能渡河因而没有设防的渡河点——夏阳,远程迂回,达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。最后,还因为韩信精心探索,别出心裁地找到了渡河的器材——木罂。用木罂而不用船只,就有效地隐蔽了渡河意图,蒙骗了敌方。这就启迪人们:避实击虚是以弱胜强的良法,然而要做到避实击虚,必须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,深入研究敌情和战场条件,通过合理的机动,才能牵制强敌之实,打击强敌之虚,战而胜之。
背水列阵——巧用心战
韩信在井陉口击破赵军的战役,不仅在战略上,而且在战役上,都是以弱战强。赵军号称“二十万”,韩信的军队号称“数万”,而且大部分是刚从乡镇上招来的新兵。赵军统帅成安君自认为有绝对把握,用不着什么“诈谋奇计”也可以轻取韩信。在兵力悬殊的形势之下,韩信深知不能力战,只能智取。他采取了背水列阵的战法。这个战法的奥妙在于,通过打击强敌的精神力量,来消弱它的物质力量;同时,又通过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,使自己弱小的物质力量发挥出成倍的威力。
先说背水阵何能增强己方的精神力量。因为,韩信兵力既少,又多是缺少纪律和临战经验的新兵,在强敌面前容易畏阵退逃,只有置于没有退路的背水阵中,才能死里求生去拼命奋战。韩信就使怯弱之兵变成了勇敢之士。这一仗中,汉军士兵在背水阵中,以殊死之心,以一当十,努力坚持,最后迫使赵军后撤。
再说韩信如何以背水阵为契机,一步步地摧毁赵军胜利的信心。最先,赵军望见背水阵,认为此阵违背了通常兵法,不由得大笑,讽刺韩信不会用兵。这样,就使赵军产生轻敌思想,军心由警觉渐渐松懈。接着,韩信又亲率一部兵力前去决战,吸引敌人迎击。韩信佯败后退,进入背水阵。韩信败走背水阵,又使赵军产生对方无路可走、败局已定的错觉,从壁垒中倾巢而出,冒险追击,军心便由松懈转向狂躁。在韩信佯败的时候,他预先派出的伏兵,乘虚而出,进占赵军的空垒,拔下赵帜换上汉旗。赵军攻击背水阵久攻不下正欲撤退的时候,突然看到壁垒上面插满了汉军红旗,误以为主帅被擒,后路被断,斗志一落千丈,军心由狂躁变为惊恐,进而秩序混乱,汉军乘胜夹击,大获全胜。
示弱诱敌——半渡而击
韩信破齐之战,也是以弱击强的战役。当时,韩信孤军深入2000里,齐军不仅占有地利优势,而且得到了项羽派来龙且的20万援军。龙且十分轻视韩信,部属劝他长期坚壁防守,使韩信缺粮自溃,自动投降,他骄傲地说:“韩信容易对付,我不战而受降,有什么功?”决计与汉军会战。
汉军和齐楚联军,夹滩水布阵,韩信决定利用滩水,创造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战场条件,使敌人的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,而使自己的弱中之强——胜兵远征,锋芒锐利发挥出最大的作用。
因此,会战的前夜,他命令士兵用1万多条口袋,装满沙石,堵截滩水上游。决战时,他亲率一部兵力,强渡滩水,去攻击龙且军队,然后,又佯装不支,撤退过沙河。龙且只当韩信果然胆怯,立即渡河追击。此时,韩信命令部队在上游决开堵堤,河水急涌而下,龙且的主力无法再渡,军队被分割成为两部分。汉军对于已渡河的部分齐楚联军,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精神上都形成了绝对的优势。于是,韩信迅速攻击,击杀龙且,龙且的败亡又引起其未渡河那部分主力散乱逃奔,韩信乘乱追击,全部俘获齐楚联军。
韩信的赫赫战功,大多是在劣势条件下取得成功的。可见,韩信能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强弱,正确地对待强弱。三次以弱击强的战役:一次是声东击西;一次是背水列阵;一次是阻水淹敌。在对敌作战上做到了因敌而变,因势用兵,三次用水而奇招不同,创出了军事史上令人赞叹的战绩。
最新更新
- 1 三峰山之战经过:中国最后的重甲骑兵谢幕战
- 2 揭秘韩信以弱胜强的战例:,三次用水击退强大敌人
- 3 曹军谋士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集体发挥失常?
- 4 明朝统一战争如何打的?朱元璋能力有多强
- 5 历史上最“幽默”的战书:晋文公退避三舍败楚国
- 6 徐达北伐——由南向北地统一全国
- 7 徐达北伐是怎么回事?北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?
- 8 徐达北伐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?徐达北伐的详解过程
- 9 大宋王朝是古代最重视武备的朝代:宋朝武器装备
- 10 震惊!一匹白马竟拯救了一个东吴!
- 11 楚汉战争中韩信三次用水破敌
- 12 刻赤海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?最后结果如何
- 13 赛约河之战的起因是什么?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
- 14 揭秘五虎上将的最后一战,箕谷之战结局如何?
- 15 安史之乱中的安阳大溃败:史思明大败60万唐军
- 16 赤壁之战的攻略,赤壁之战结果如何谁战败了
- 17 方腊起义是如何爆发的?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?
- 18 加利波利战役的起因是什么?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
- 19 库尔斯克会战简介,库尔斯克会战结果是怎样的
- 20 成吉思汗西征:横扫欧亚三西征
热门排行
- 1 北魏王拓跋珪是如何消灭匈奴刘卫辰部的?
- 2 北魏攻柔然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?北魏是如何获胜的?
- 3 吕光攻龟兹之战具体经过是怎样的?吕光是如何获胜的?
- 4 平壤之战,明朝打的日本几乎全军覆没,其中最厉害的是什么?
- 5 官渡之战袁绍一败涂地,曹操为什么能在赤壁之战后化险为夷
- 6 晋攻前秦之战是怎么回事?恒温为什么失败?
- 7 官渡之战结束后,袁绍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
- 8 探索刘裕灭后秦之战的具体经过,刘裕是如何取胜的?
- 9 蒙金战争的结果如何?带来了哪些影响?
- 10 上党号称天下之脊,武安君白起如何在这里赵国大军?
- 11 成吉思汗十三翼的组成:十三翼战役名称的由来
- 12 汉朝历史事件,揭秘交阯反叛的起因和最终结果
- 13 刘裕灭后秦之战是如何爆发的?其诱因是什么?
- 14 东晋与前秦在淝水之战前做了哪些准备?具体经过是怎样的?
- 15 北魏攻夏统万城之战中,拓跋焘是如何取胜的?
- 16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,此战到底在什么地方打的
- 17 探索刘裕灭南燕之战的具体经过,刘裕采取了哪些行动?
- 18 刘裕灭后秦之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?后世是如何看待的?
- 19 庚戌之变:俺答汗因对明朝“贡市”不遂而发动的战争
- 20 赵括被围困时,为何赵国的廉颇,李牧等人没有伸出援手?
热门推荐
- 1 巨鹿之战是秦末空前绝后的大转折,对项羽带来了哪些影响?
- 2 北魏攻后燕之战:使北魏成为北方最强大国
- 3 赤壁之战中的东风从何而来?三国演义与正史中分别是如何记载的?
- 4 巨鹿之战是怎么取胜的?巨鹿之战胜利的三大计!
- 5 为什么说平壤之战是万历名将李如松的巅峰之战?
- 6 李广征匈奴为什么全军覆没?卫青、霍去病却大获全胜?
- 7 淝水之战前秦拥有二十万军队,前秦是怎么败给东晋的
- 8 军史解析:巨鹿之战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?
- 9 刘裕的北伐为何能取得成功?具体有哪些原因?
- 10 吕布兖州之战的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?
- 11 巨鹿之战的最终结果是什么?后世如何评价此战?
- 12 长平之战后赵国40多万大军被灭,秦国为何不趁机灭掉赵国
- 13 前秦灭前燕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?为淝水之战的爆发埋下伏笔
- 14 阿克提姆海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?最后结果如何
- 15 吕光攻西秦之战是如何爆发的?吕光是如何获胜的?
- 16 赵国为何会在长平之战中几近灭国?只因秦国使用了反间计
- 17 淝水之战的胜利者是哪一方?为何说它是决定性战役?
- 18 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胜利,又是如何给予秦朝最沉重一击?
- 19 鸦片战争中国被入侵之后又发生了哪些战争?签订了哪些条约?
- 20 如果赵国不贪图韩国的上党郡,还会发生长平之战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