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晋两国的第一次大战!秦国为何惨败而归?
在春秋时期,齐国、晋国、秦国、楚国是实力比较强大的四个诸侯国。其中,就秦国和晋国来说,虽然一度结成了“秦晋之好”,却在很长时间内互相攻伐,爆发了多场战役。秦穆公在位时,重用百里奚、蹇叔等一批贤臣,国势渐强,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,希望可以称霸中原。为此,秦穆公主动和晋国搞好关系,先后支持晋惠公、晋文公二位国君即位。并且,在城濮之战中,秦国还出兵帮助晋国对付楚国,以此将晋文公推上了中原霸主的宝座。
但是,晋文公称霸之后,却不愿意和秦国平分霸业。于是,秦穆公决定和晋国决裂。在此背景下,秦国和晋国爆发了崤之战。就崤之战来说,可以说是秦国和晋国第一次大战。那么,问题来了,在崤之战中,为何是秦国惨败,晋国大获全胜呢?
公元前628年,郑文公、晋文公先后去世。趁着这一机会,秦穆公令百里孟明、西乞术、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,准备袭击晋国的盟国郑国。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,秦军袭郑,由秦都雍(今陕西凤翔县)至郑都(今河南新郑县),历程一千五百余里,中经桃林、肴函、轘辕、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,是一次冒险的军事行动。而这,一定程度上为秦军被晋军俘获埋下了伏笔。
值得注意的是,秦军在奔袭郑国的途中,正好遇到了郑国商人弦高,后者得知秦军的意图后,用计是秦军误以为郑国已经有了防备。秦军统帅孟明视觉得郑国有了准备,认为"攻之不克,围之不继",不如退兵,就顺手偷袭并消灭了滑国,并满载战利品而还。对于春秋时期的滑国,是一个靠近晋国、郑国的小国,而秦军消灭滑国,自然是晋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。
在得知秦军偷袭郑国不成,又顺手消灭滑国的消息后,晋国决定发兵袭击秦军。为了确保崤之战的顺利进行,晋国还联合姜戎一道行动。对此,在笔者看来,这很可能是因为姜戎比较熟悉崤山一带的地形,所以能够更好的埋伏秦军。公元前627年,刚刚即位的晋襄公亲自督军,晋国大军和姜戎大军在崤函地区的东、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,等到即将返回的秦军。
对此,在笔者看来,这说明在崤之战中,晋军已经提前掌握了秦军的动向,拥有信息上的优势。与此相对应的是,秦军则对晋军的动向一无所知。正所谓敌暗我明,信息上的差距,成为影响崤之战走向的重要因素。当然,这很可能也是因为秦军比较顺利地消灭了滑国,所以骄傲自满,从而忽略了对晋军动向的侦察。
公元前627年四月,秦军进入埋伏圈。对于劳师远征的秦军,在进入崤山后几乎没有防备,也即秦军已经是归心似箭了。所以,晋军和姜戎的突然出现,无疑让秦军上下猝不及防,在以逸待劳之下,晋国大获全胜,而秦国派出的3万兵马则全军覆没,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等三位主帅被俘获。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,崤之战可谓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埋伏战。因为在先秦时期,很多战役都是正面的交锋。
在这场战役中,晋军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,并且在充分了利用了崤山的地形优势。而就秦军来说,不仅缺乏准备,而且在作战意志上也不如晋军。对于晋国来说,晋文公的刚刚去世导致晋军上下可谓哀兵必胜,也即对秦国的背叛心怀愤怒,所以拥有较高的作战意志。正所谓哀兵必胜,骄兵必败,崤之战的结果,无疑验证了这句成语,成为秦军3万兵马损失殆尽的重要原因。
最后,不过,在崤之战后,晋襄公选择释放了秦国三帅,也即不愿意和秦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。毕竟对于当时的晋国,楚国才是主要的对手。但是,损失惨重的秦国,自然不愿意接过晋国抛来的橄榄枝。比如周襄王二十七年,也即公元前625年,秦孟明率师伐晋,战于彭衙(今陕西白水县东北),秦师失败。同年冬,晋大夫先且居率宋、陈、郑联军伐秦,取汪及彭衙而还。总的来说,崤之战的开启,促使秦国和晋国的联盟破裂,双方开始了长期的交战。
当然,因为实力上的强大,晋国在这些战役中可谓胜多败少,这也是秦国始终没能在春秋时期问鼎中原的重要原因。此外,崤之战也对春秋时期的诸侯格局形成了直接的影响,原本秦国、晋国联合压制楚国的局面,变成了秦国、楚国联合,以此抗衡晋国的格局。也即秦国选择和楚国联姻,试图削弱强大的晋国,而秦国和楚国之间的联姻,甚至持续到了战国时期,比如宣太后芈八子就出自楚国。
最新更新
- 1 新鲜热词“铁帽子王”:详解什么是铁帽子王?
- 2 胡同有什么样的来历?北京的胡同什么时候有的?
- 3 赵普怎么死的?北宋宰相赵普死因真相
- 4 林丹汗和崇祯为何被戏称为历史上的“难兄难弟”?
- 5 解缙是怎样机智斗权贵的?解缙生平事迹简介
- 6 敦煌八景之鸣沙山简介:其产生过哪些动人的传说?
- 7 敦煌在古代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?莫高窟又是如何诞生的?
- 8 敦煌壁画历史悠久,其中最辉煌的时代却在哪个朝代?
- 9 宋太宗赵匡义怎么死的?宋太宗赵匡义墓在哪
- 10 探索!唐朝的女人为何喜欢坦胸露乳?
- 11 在《红楼梦》中,贾琏是长子,但为什么被叫二爷?
- 12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哪几座
- 13 著名诗人和画家的张问陶的妻子是谁呢?
- 14 诗人张问陶与妻子的爱情:十分恩爱羡煞旁人
- 15 红楼梦平儿是怎样的人?平儿性格特点是什么?
- 16 宋江只不过是一介小吏,为何那么多人认识他并崇拜他?
- 17 故宫有多少口井?故宫里的井是用来做什么的?
- 18 汉宫春晓图真迹现在在哪里?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哪些藏品?
- 19 魏国夫人贺兰氏怎么死的?武则天为何杀掉外甥女
- 20 刘伯温隐退后过着怎样的生活?刘伯温生平简介
热门排行
- 1 当明英宗发起夺门之变时,于谦为什么没有出来阻止?
- 2 在蜀汉五虎上将中,诸葛亮和谁的关系是最好的?
- 3 西楚霸王项羽这么骁勇善战,但为何还是败给了刘邦?
- 4 苏定方驰骋疆场数十年,对西域诸国有着怎样的震慑?
- 5 庞统一直在东吴,为何直到赤壁之战后才转投到刘备?
- 6 宋朝的成就不逊于汉、唐两朝,甚至在哪些方面还要高于?
- 7 李治即位后将唐朝发展成什么样?甚至与“贞观之治”相提并论
- 8 在武则天的计划中,她如何顺理成章的得到李世民的宠幸?
- 9 明朝才女沈宜修生平,沈宜修诗词特色分析
- 10 均田制分别有哪些优缺点?详解其历史意义
- 11 庄姜是谁,庄姜与夷姜是一个人吗
- 12 宋朝草市是什么?对当时的经济有什么影响?
- 13 袁绍如此一个“绣花枕头”,为何能连续拿下青幽并冀四州?
- 14 张鲁并不是汉室宗亲,为何刘璋成为益州牧时敢不听话?
- 15 如果孙权将关羽放走送还刘备,刘备还会继续讨伐东吴吗?
- 16 移宫案的主角明明是朱由校,英国公张维贤为何却不容忽视?
- 17 曹操、刘备和孙权,他们的武艺水平究竟谁高谁低?
- 18 什么是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?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是什么?
- 19 海昏侯墓刘贺为什么能保存迄今唯一满口帝王牙?
- 20 秦国的反间计实事尚存争议,赵括为何被评价为无能?
热门推荐
- 1 曹丕220年登基,刘备221年登基,为何孙权不紧跟着称帝?
- 2 秦朝不能像此后汉朝那样,一直延续着几百年的国祚?
- 3 安史之乱前后长达八年之久,那么它又是怎么被平定的?
- 4 庞统为何要一意孤行不听劝,以至于战死在落凤坡下?
- 5 《六韬》内容极为丰富,书中如何反映姜子牙的军事思想?
- 6 皇帝故事:宋文帝刘义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- 7 为何说夏侯惇是被严重低估了?曾和吕布打了个平手
- 8 在宋朝之前炒菜没有普及,史学家认为跟哪些东西有关?
- 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,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?
- 10 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,曹操为什么不选择篡汉称帝?
- 11 西秦国君主乞伏乾归简介,乞伏乾归是怎么死的
- 12 徽派建筑的大屋脊吻有哪些有趣的传说?
- 13 皇帝故事:汉文帝在位期间做出了哪些政治举措?
- 14 秦赵两国各有两位战国名将,那赵国究竟是怎么输给秦国?
- 15 在秦末至西汉时期,赵佗又是怎么建立起南越国的?
- 16 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后被废?她们被废的原因又是什么?
- 17 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平定,对唐朝有着怎样的教训?
- 18 如果项羽回到江东卧薪尝胆,他能否胜过刘邦东山再起?
- 19 司马懿在曹操对他有所怀疑后,他是怎么打消疑虑的?
- 20 西凉后主李歆的父亲是谁,李歆父亲李暠生平简介